“现在是促使晚播小麦幼苗由弱苗转化为壮苗的最佳时期,应抓紧时间追肥。”眼下正是小麦的返青期,焦作市温县裕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乐军俯身在麦田里认真观察麦苗长势。
朱乐军是县里有名的种业育种大户,不久前被评为温县的“土专家”。如今,像朱乐军这样的“土专家”,在温县乡土人才库中有2571名,涉及四大怀药种植、小麦育种、太极拳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
(资料图片)
拓宽引才渠道 点燃产业兴旺“强引擎”
在朱乐军的带动下,通过从事小麦种子繁育、加工、销售等,他不仅发家致富,还成立了农业公司,帮助两个贫困村、51家困难户实现种植增收。
不仅是朱乐军,为了加快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五星”支部创建开展以来,温县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开展各类乡土人才摸排工作,探索制定乡土人才认定管理办法,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排查,对各类乡土人才进行摸底,建立乡土人才动态管理数据库。
同时,建立返乡人员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展技能培训、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创业指导,提升返乡人士创业就业竞争能力。还为乡土人才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加大对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资产、资源要素支持力度,吸引人才留乡返乡投资兴业。目前,培育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7家,省级社会化服务组织6家,市级社会化服务组织4家。
初春的古温大地,春寒料峭。走进岳村街道韩郭作村的铁棍山药交易市场内,商户有序地分装产品,快递小哥搬货运货穿梭忙碌,带货主播热情推介着刚刚出土的新鲜山药……呈现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村民乐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该村兴办专业合作社15个,建设占地30亩的铁棍山药市场,吸纳商户78家,带动劳动力1500人,年产值过亿元。入驻该市场的乡土人才、网红“贺司令”,年铁棍山药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
如今,通过“梧桐树”引回“金凤凰”,温县已经让越来越多朱乐军、“贺司令”这样的乡土人才脱颖而出,在家乡这片热土上发挥着“能人”示范效应,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唱大戏”。
创新育才路径 夯实产业兴旺“硬支撑”
“如何推动乡村产业更快发展一直困扰着我,而这次培训让我一下子明晰了发展思路”。番田镇孙郝庄村党支部书记田静争在参加全县‘创五星、促振兴’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班时说。
为更好地发挥乡土人才“传帮带”作用,温县围绕小麦育种、“四大怀药”、杏鲍菇等特色产业,开展“送技到田”专项行动,选派科技特派员20名,组建120名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技术团队,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黄河街道滩陆庄村在科技推广、技术指导、项目攻关等帮助下,推行“小麦+雪菜”轮种模式,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80万元。
在乡土人才培育挖掘方面,如何做到既要“筑巢引凤”还要“固巢育凤”?温县主动创新并健全机制,通过优化服务、强化培训等措施,让更多的“土专家”变身为“金种子”破土“飘香”。
“五星”支部创建开展以来,组织开展各种技术培训124期,培训1954人次,推广新技术30余项,邀请30余名相关领域专家为全县乡土人才“加油充电”。
优化用才环境 跑出产业兴旺“加速度”
“我们全家靠着铁棍山药,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这离不开‘土专家’的技术指导。”北冷乡西保丰村种植户冯海波难掩脸上的笑意说起现在的生活,从山药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到上市销售,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土专家”科学指导,增加了继续发展山药产业的信心。
该县采取乡土人才认定和激励的方式,按照村级推荐,乡镇审核,相关部门组成评定小组进行评定的办法,每1—2年选拔一次,经审定的乡土人才由人社部门颁发“农村乡土人才证书”。将乡土人才职称评审纳入县域专业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管理范围,对乡土人才评定专业技术资格并颁发职称证书,使他们扎根农村、直面农户,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此外,通过选树推广乡土人才先进典型,积极吸收优秀乡土人才入党,推荐担任人大代表、党代表,举荐担任村干部,让乡土人才切实感受到组织重视和关怀。黄河街道东张王庄村党员乡土人才刘保军,通过创办蔬菜合作社,带动村内39户共97人从事胡萝卜种植加工,产品销售辐射全国16个省市,年销售12000吨价值3000余万元。
该县不仅为创新创业的乡土人才提供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政策优惠,还延伸服务路径,开展符合温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促进创业就业的专项培训,催生“培育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的链式反应,有力推动产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富裕。(楚高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