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站在五川汇流地,面对浩浩荡荡、奔腾向前的江水,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感慨。如今的孔子诞生地,曲阜市尼山镇正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坚持“在传承中保护、在创新中发展”,积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活。同时,充分发掘利用孔子诞生地山好水好风景美的品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元素逐步齐全,一大批精品村逐步成为市民休闲、体验的好去处。
鲁源新村: 千年古村一朝蝶变
尼山脚下的鲁源新村,东为尼山圣境,北依尼山,南邻沂河,千百年优秀传统文化在此浸润。借助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独特优势,如今,在圣人原乡,鲁源新村积极探索新路子、迈向新生活,努力构建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千百年来人们所憧憬的田园生活在新时代农村逐渐照进现实。
(资料图)
从村口拾级而上,造型古朴的鲁源新村“儒源乡集”文化街区便映入眼帘,青砖灰瓦的建筑、古色古香的牌匾……道路中间一条流动的儒家文化文字长河,好似指引着游客感悟浓厚传统文化的方向。
游走在儒学美德示范街上,一家名叫汉风艺术的商铺引起记者注意。在店内,线编老师正在耐心教学,村民也认真仔细地学习着线编技巧。原来,这家以汉风艺术为代表的“儒源乡集”店铺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村内现有资源,盘活村内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举措之一,将具有儒家文化内涵又有艺术气息的弦丝画作品进行展示及出售,带动了周边农村妇女就业增收,助力了乡村振兴。
近年来,鲁源新村致力于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村民的内生动力,带动乡村振兴、村民致富,让村民享受文化红利。打造了以“流淌的经典”为主题的鲁源新村儒学美德示范街区,涵盖鲁源书房、汉风艺术、徐弓坊、手造集市等多家“文创”店铺。剪纸、面塑、布老虎制作……众多传统手工艺在村民的指尖传承,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盛夏时节的鲁源新村依山傍水,风景迷人,一栋栋别墅在阳光照耀下熠熠闪光。2019年,鲁源新村经统一规划,建成面积23万平方米的“别墅村”,2800余人搬进了788套新房。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走进鲁源新村“里仁美宿”的房门,挂在屋檐的风铃顿时传来一阵脆响,随之一股夏日气息迎面袭来。据了解,村民未搬进新村之前,鲁源新村便成立了旅游经济合作社,利用集体宅基使用权入股的方式,和投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盘活村集体资产的同时,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伴随尼山圣境推出夜游圣境项目和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许多外地的游客有了在景区附近住宿的需求,不少村民看到了发展乡村民宿的商机。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他们自发利用自家房屋发展民宿经济,陆续将自家小别墅打造成为极具儒家文化特色的民宿。短短两年的时间,村内民宿就发展到百余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吃上了“旅游饭”,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民宿村”。
如今的鲁源新村,以文化“两创”示范点建设为契机,按照“儒韵鲁源 文明新村”的目标定位,着力打造以“中华文化体验、诗书礼乐传家、美德健康生活”为特色的文化“两创”示范村。
夫子洞村:孝悌文化源远流长
夫子洞村位于曲阜市尼山镇东北12公里处,尼山五老峰脚下,南临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尼山孔庙及书院景区。夫子洞村具备千年的文化底蕴,这里民风朴实、邻里友好、夜不闭户、勤劳善良,家庭孝悌文化源远流长。
走进夫子洞村可以看到,石屋石墙垒成的院子保留了原住民的山居外貌,将中国传统村落建筑与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原木屋顶搭建的室内古香古色,每一面石墙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走在古色古香的民间街巷,一步一体验、一步一感悟,在这里,人们可以劈柴烧饭饮一壶清茶,找回记忆里的那方小院;在这里,人们可以研学古代衣着礼仪,穿越历史做一回古人;在这里,人们可以亲子研学,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项目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中国人的智慧……
“当前,民宿经济作为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新产业、新业态,被消费者称为‘宿在民居、乐在乡间、游在山水,具有自然味、乡土味、人情味’,是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有情感的体验。”夫子洞村支部书记苏长良看来,如今的乡村民宿不仅可以满足游客基本的餐饮住宿、文化休闲需求,还能让游客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获得新的体验与认知。
游以寻根,乐山乐水。近年来,夫子洞村借助省级美丽乡村创建机遇,在保留夫子洞村原有的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又投资建设仿古亭廊、村庄牌坊,整修村内道路,增加绿化、硬化面积。同时利用夫子洞山水资源、地域文化及人文传统等优势,以传统院落为基础,打造了以“怀仁、思义、知礼、明智、守信、和合”为主题的夫子洞特色民宿6处。
尼山孔庙:圣人孔子诞生于此
在曲阜,除了众所周知的三孔景区,还有一处景区不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还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曲阜三孔的拓展项目名单。这便是尼山孔庙,一代圣人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孔庙位于曲阜市东南约28公里处的尼山东麓,拥有尼山最大的古建筑群——尼山孔庙、曲阜四大书院——尼山书院、圣人孔子诞生地——夫子洞等景点。
比起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修建的孔庙,尼山孔庙更具家居民风的淳朴,其姿态“低调”,与尼山书院的文化背景形成了尼山景区独特的文化内涵。进入尼山孔庙首先要穿过尼山古树群,在葱郁、别有特色的古柏林之中,建筑群内及周边生长有1539株古树,与建筑群交相辉映。它们历经风雨,却依然傲立挺拔,让人肃然起敬,感叹生命的强大与神秘。
此庙初名为叔梁纥庙。唐《括地志》载:“叔梁纥庙亦名尼丘山祠,在兖州泗水县五十里尼丘山东址”。五代后周显德(公元954—960年)间,兖州太守赵侯于尼山再建庙奉祀,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孔子四十六代孙、袭封文宣公孔宗愿“作新宫庙、有殿、有寝、有讲堂、有学舍(原在庙西侧,现已不存)、有祭田”,已成为主祀孔子的庙宇。
尼山孔庙背依尼山、东临沂水支流、隔水与颜母庄相望。尼山建筑群前为庙宇,后为书院,各自独立成区,庙为五进院落,三路布局,庙宇占地约23亩,有各种建筑27座、69间,建筑面积为1700平方米。前为石构棂星门,门前石桥旁建碑亭,立有《重修尼山孔子庙记》碑。这里最著名的建筑是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殿内供奉孔子及四配,殿前有元代石幢,记载了当时的修庙、祀庙的历史情况。
走出尼山孔庙建筑群,在孔庙后面,是曲阜四大书院之一的尼山书院,是历代儒家学者讲学的地方。尼山书院始建于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原址在庙的西侧。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移于今处,后经多次重修,今存为明代建筑。明朝孔子六十代孙孔承庆(早卒,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追赠衍圣公)曾有诗曰:“盘石垂萝何处家,山深茅屋隔烟霞。幽人读罢无余事,纱帽笼头自煮茶”。
书院门前东侧临崖处,有一座四方亭子,相传孔子曾在此观五川汇流,于是有后人在此建木构“观川亭”。《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相传出自此处。观川亭东临沂水,下临悬崖,视野开阔,凭栏远眺,游客站在此处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年孔子在此望川的情景。
在观川亭东侧崖下,有一个曾名为“坤灵洞”的天然山洞,相传孔子曾在此降生,所以后人都将其称为“夫子洞”。
多读一点
关于孔子诞生的传说
探访尼山孔庙,孔子诞生在山涯下石洞中,当地流传着不同说法……
夫子洞,位于尼山东麓,孔庙东侧,称“坤灵洞”,俗称“夫子洞”。传为孔子之母颜征在生孔子处。也有的传为:颜母生孔子于洞之东侧,后曾置孔子于此洞中。这些传说均属附会。
夫子洞的来历传说不一。元杨奂在其所著《东游记》中对夫子洞解释说:“洞名,刘晔之所刻也。”刘晔在杨奂之前,杨奂于元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至尼山。夫子洞,那时称为“坤灵洞”。乾为天,坤为地,坤灵与地灵同意。孔子既然生于此洞,自然符合“人杰地灵”的说法。
旧时洞中有孔子石像一尊,为元代司居敬令工匠所刻。孔子像刻成后,又立《尼山孔子像记》石碑于洞前。今尼山孔子石像已不存,司居敬所立之碑尚在,但已不在洞前,移至尼山孔庙后,与《尼山书院》碑并列。
还有一种传说叫“凤生虎养鹰打扇”。
尼山脚下有一洞穴,叫“夫子洞”。相传孔子刚出生时在这洞中寄养了几日。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昌平乡的陬邑大夫;他先娶妻施氏,生九女,后纳妾,生孟皮,却先天残疾,不能继位。纥常常叹自己无子。到60多岁时,又跟颜家三女颜徵,生下孔子。
“祷于尼丘而得孔子”,这是《史记》中的记载:孔子生下时,相貌奇丑,顶如反盂,中低而周高。颜母看到这副模样,连声叹息。叔梁纥也嫌孩子太丑陋,便把他丢在尼山西麓二十四棵柏树下。他们走后,从山上下来一只雌虎将其衔入山洞,并为他哺乳。暑天洞内闷热,又有一只老鹰飞到洞口,张开翅膀打扇。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凤生虎养鹰打扇”的故事。这山洞便是如今我们看到的夫子洞,至今洞内还留有石床。(记者 刘伟栋董绍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