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  正文

美术馆暑期文化游火热,高品质展览和公教美育活动受青睐

2023-08-06 10:36:45 来源:大洋网

“没想到工作日现场也有这么多人来看展。”近日,一位在广东美术馆观看展览的观众感慨道。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了解到,今年暑期,广州各大美术馆、艺术机构相继推出一批特色展览,名家作品纷至沓来,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带着孩子前来感受艺术的魅力,观众们参观热情高涨,一些展览还出现了排队参观的景象。

在持续高温的天气下,清凉舒爽的展览现场,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增长知识、避暑消夏的好去处,各大美术馆也把暑期当成开展公共教育和美育活动的绝佳时机,为大家提供机会探索多元艺术,接受美育熏陶。

展览现场


(资料图)

多个高质量展览亮相 外地游客纷纷打卡

记者在广东美术馆看到,展厅内观众很多,在家长、老师的陪伴下,小朋友们或驻足凝神观画,或认真聆听讲解,或用相机拍照留念……美术馆内的清凉一扫室外高温带来的烦闷。据广东美术馆统计,暑期日均观众达3500人次,较暑期前日均人流量有明显增长。

广州各大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纷纷推出高质量展览回应观众的热情,让孩子与艺术为伴,度过充实丰富的假期。

近期,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新展包括一楼展厅的“念念迁流——风景的图像变迁与当代转向”展览;二楼展出的“绘画:地方、故事、风情、寓言”毛旭辉、马轲、秦琦、陈英杰四人展,以及“润物耕心——广东美术馆馆藏精品索引系列展·第一回”;三楼展厅则是“九宫格与金字塔——刘彦湖作品展”。

展览现场

其中,“念念迁流——风景的图像变迁与当代转向”展览,精心遴选的80余件多年来馆藏的风景油画佳作,时间跨度从20世纪30年代至当代,涵盖冯钢百、胡根天、谭华牧、梁锡鸿、杨秋人、苏天赐、郭绍刚、汤小铭等数十位名家,并特邀徐里、陈琦、苏新平等八位一直关注风景题材的当代艺术家展开主题创作。通过油画、版画、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形式,深度传达风景的绮丽与多变。主办方希望观众在观展时,可以从每个艺术家框内的风景中看见框外无边的景致,在人生的旅途上留意那些值得反复体味的诗意瞬间。

观众中,有不少外地游客是专程前来美术馆看展的,来自福建厦门的邓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此行是全家出游,带着父母和8岁的儿子一同来广州旅游,“‘念念迁流’展览中,有不少广州当地的风景油画,像海珠桥、镇海楼、荔湾西关,前几天看到了它们现在的样子,在这些画里又有它们的过去,对比看着很有趣。”

“润物耕心——广东美术馆馆藏精品索引系列展·第一回”从广东美术馆藏品中遴选出顾德新、曾梵志、王音、杨国辛、魏光庆、周春芽、刘小东、何多苓、丁乙、张晓刚等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关键节点的重要样本,使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艺术发展与现状。14岁的彭馨来自山东,与记者分享道,“能看到这些珍贵的藏品非常难得,这些当代艺术界‘大咖’的代表作品,之前只在网络上看到图片,所以我特意和家人商量好这次广州旅行一定要来看。”

展览现场

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非凡的意大利展览”正在展出,向公众展示了意大利最具创意的产品的演变过程以及它们的特色。各项展品结合了功能和美学,涉猎了从时尚到家具,从照明设备到车辆及航空航天领域,再到新兴科技的展示。其中不乏设计和研究界的著名标杆,如金巴利苏打小瓶、比乐蒂摩卡壶等,吸引了很多不同年龄层的亲子家庭前来观看。

展览现场

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广州画院美术馆里,当代岭南艺术家共同书写了一个“云山心迹”当代岭南山水画研究展,陈永锵、许钦松、李劲堃等十余位当代岭南艺术名家近年创作的百余件精品山水画集中展出,展现当代岭南艺术家的个性语言、造境心迹和艺术品格。在展览现场,来自澳门地区的高中生阿明告诉记者,自己是与三位同学一起结伴来广州旅游,“因为对中国画很感兴趣,所以选择来这里看山水画展,这些作品当你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看,真的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大学城的户外空间,我还看到了一些好看又有趣的公共雕塑,艺术让我更了解广州。”

公教活动扩充审美视野

除了精彩的展览之外,暑期也是各大美术馆开展公共教育和美育活动的绝佳时机。讲座、创作互动区、导览、亲子工作坊……形式多样,主题鲜明,为孩子们提供机会探索多元艺术,接受美育熏陶。

公教活动现场

“念念迁流——风景的图像变迁与当代转向”的展览现场,设置了“透过时代的车窗望风景”主题创作互动区,围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人气爆棚,这里放置了卡片与绘画材料,供观众免费取用和创作。广州市民陈女士在现场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带了三个小朋友来看展,她们看到这里的创作区有人画画就不肯走了,姐妹仨都在十分钟内画了一幅画,让两个姐姐签名投稿,妹妹的画我们准备带回家啦。”此外,该展览还将推出两场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领衔的策展团队的主题讲座和多场导览。

公教活动现场

业内人士表示,暑期美术馆依托城市特有的文化和艺术资源,以展览和具有特色的公共教育活动聚焦各年龄层青少年,让青少年亲身感受现场氛围,在经典艺术的熏陶中培养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扩充审美视野和认识范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图片来源:主办方

标签: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上一篇:经济日报携手京东发布数据——试用小包装商品市场趋火